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所發布的「2023 年度全球氣候報告」,2023 年是近兩百年來最熱的一年,可見全球暖化仍在持續中,而臺灣最新公佈的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〉更預測未來臺灣夏天可能長達 7 個月,超過攝氏 36 度的高溫天數也會超過兩個月,顯示全球暖化仍未有效被控制。
要減緩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影響,就得仰賴各國政府、各大國際企業與環境組織共同攜手努力,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。過去聯合國主要推動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「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」政策,而近年來改而呼籲採用更積極的「淨零碳(Net Zero)」來減緩氣候變遷,目的在於管理所有種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削減量,以達到平衡。
KDAN(凱鈿)長期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,透過提供一系列 AI 智能化數位工作流程服務,協助企業推動數位轉型,進而減少碳排放,達到淨零碳排與碳中和。本文將透過介紹碳中和是什麼,與淨零碳排的差異為何,以及碳中和國際趨勢與企業策略,讓企業得以深入了解如何在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潮流下,得以站穩腳跟,一同邁向永續經營的未來。
目錄
碳中和是什麼?
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是指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,把排放到大氣中的「人為額外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透過植樹、工程技術或運用碳交易等方式,取得碳權來抵換,使大氣的碳排放量維持現狀,達到正負相抵、無增無減,名義上不製造額外碳的「碳中和」狀態。基本上,碳中和針對的溫室氣體只有二氧化碳,只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。
然而,影響暖化的溫室氣體並不只碳中和計算的二氧化碳(CO2),暖化係數更高的甲烷(CH4)、氧化亞氮(N2O)、氫氟碳化物(HFCs)、全氟碳化物(PFCs)、六氟化硫(SF6)以及三氟化氮(NF3)等溫室氣體,也都是造成暖化的原因。要逆轉氣候危機光是減少二氧化碳還不夠,必須是要減少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。至此,聯合國再次呼籲,採取比碳中和更積極的作為——淨零排放(Net Zero)。
淨零碳排是什麼?
淨零碳排指的是「所有種類的溫室氣體」排放接近零值。因此,淨零排放不只計算二氧化碳,而是更廣泛地計算所有種類的溫室氣體,包括上述所提及之甲烷、氧化亞氮、氫氟碳化物等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淨零排放並非完全不排放,而是努力最小化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,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、能源轉型、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方式抵銷碳排,難以抵銷的部份,就以負碳技術、自然碳匯等方式抵銷排放。
碳中和、淨零碳排差異為何?
綜上所述,碳中和與淨零碳排最大差異為,碳中和所計算的氣體種類僅有二氧化碳,而淨零碳排所考量的氣體種類則包含所有人為的溫室氣體。因此,碳中和相較於淨零碳排,可以視為短期的目標,長期而言,仍須以淨零碳排為長期致力達成的目標。
碳中和、淨零碳排的目的是什麼?
不管是碳中和、或是淨零碳排,最終目的都是在阻止全球暖化,逆轉氣候變遷的危機。人類在工業革命時期,開始大量使用煤炭、石油等化石燃料,其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,讓大氣吸收更多地球輻射,使得地球越來越熱,成為今日全球暖化的主因。
而全球暖化帶來首要衝擊便是氣候變遷,氣候變遷之下,重要糧食作物如水稻、玉米等與畜牧業都將因高溫影而減少,海水升溫也會影響漁獲及養殖漁業,天然森林面積大減。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建議,全球必需在 2030 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 43%,並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,才有可能要守住攝氏 1.5 度的升溫臨界值。若現在不採取行動,阻止地球升溫,地球很可能在 2100 年就不宜人類居住。而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,一大關鍵就是在 2050 年以前,全球碳排放要降回 2005 年的水準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全球必需攜手合作,向減碳的目標投入更多具體行動和挹注有效資源。因此,設定碳中和、淨零碳排等目標,都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一個重要行動。
2021 年的聯合國氣候會議(COP26)時,美國便與世界經濟論壇供同成立了「先行者聯盟(First Movers Coalition, FMC)」。該聯盟的創始會員共 34 個,來自各國際大企業,有貨櫃航運業者馬士基(Maersk)、空中巴士(Airbus)、亞馬遜(Amazon)、蘋果(Apple)、波音(Boeing)等。他們承諾在 2030 年前,進行 120 億美元的綠色採購,發揮產業的集體購買力,迫使不易減碳的領域如鋼鐵、水泥、鋁、化學品、航運、海運和貨運等,盡速加入淨零碳排的行列。除此之外,歐盟也將於 2026 年起開徵碳關稅(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 CBAM) ,凡出口到歐盟的特定產品,必須與歐盟廠商承擔同樣的減碳成本,可見減碳已非任何企業已無法在減碳行動中置身事外。
國際上碳中和、淨零碳排的目標為何?臺灣的目標為何?
為了達成減碳承諾,世界各國紛紛訂出具體的淨零碳排時間表,目前已有超過 140 個國家和地區宣布 2050 年實現「淨零排放」。台灣周邊的國家如日本、韓國,也宣示於 2050 年達成,北歐國家則時程較早,如瑞典設定於 2045 年、芬蘭設定在 2035 年。人口破億的大國如中國、俄羅斯則是預計於 2060 年達成,印度則訂下 2070 年達成標淨零碳排。
台灣的國家淨零碳排時間表,則由蔡英文總統於 2021 年世界地球日(4月22日)宣示,台灣將跟上 2050 淨零排放的期程。隔年,由國發會提出《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》,在「能源、產業、生活、社會」等四大領域轉型,並全力發展淨零技術與負排放技術,制定完善的氣候法規制度與碳定價、綠色金融等。不只要提升建築設計和提高建築及家電的能效標準,要要改變運輸方式,並推動電動化運動。製造業部份需要轉換燃料,提升工業能效。除此之外,更要擴大再生能源的應用,發展新能源技術,提升儲能能力並升級電網,推進負碳技術。至於台灣的企業,也於 2022 年發布《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》,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 2027 年達成溫室氣體盤查的目標,2029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。
企業要如何達到碳中和、淨零碳排?
碳盤查
而要達到淨零碳排的氣候行動目標,許多企業與組織已開始針對企業內部進行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盤查並發布永續報告書。碳足跡盤查可幫助企業解構產品或服務的生命週期中,碳排放的來源和總量,從各個環節開始進行改善與革新,強化企業競爭力,完成能源轉型。
而碳足跡盤查有分三個範疇:
- 範疇一,是企業/組織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,例如製造業生產過程的直接碳排、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等。
- 範疇二,是能源的間接排放源,主要是用電、熱或蒸汽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。
- 範疇三,則是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,像是員工的出差移動、原物料採購運輸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。
在2022年5月31日,經濟部也推出「2050淨零排放網」推出碳估算數位工具,提供企業試算碳排。
推動無紙化辦公
完成碳足跡盤查後,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去分析,可以減少的就減少,不能減少的就替換。例如企業的對外業務或對內行政流程時,不可避免碰到契約簽署,若仔細檢視原本採用的紙本簽署,不只紙張生產本身屬於範疇一的碳排放,紙本寄送也會造成範疇三的碳排放。此時,若改用無紙化的電子簽名,便可以幫助減少碳排放,也是更為省時省力的作法。舉例而言,KDAN 所提供的的數位工作流程服務,便提供了企業數位轉型的完整解決方案,其中 KDAN PDF Reader 與點點簽 DottedSign,不僅提供企業數位轉型的工具,更能協助企業打造無紙化辦公流程,輕鬆踏出減碳的第一步。
以知名台灣旅遊業龍頭 — 雄獅旅遊為例,過去旅行社十分仰賴傳統簽約方式,透過業務人員以書面、Email提供給客戶簽署後回傳,然而這樣不僅造成紙張浪費,客戶更須列印出紙本簽約後才能回傳,非常不便。因此雄獅旅遊決定與點點簽 DottedSign合作,以「線上簽約」、「電子簽名」簡化簽約步驟,節省旅行社與客戶的時間成本。根據統計,雄獅旅遊每年有超過60萬名客戶購買團體旅遊商品,若皆改用電子簽名,每年可節省約45萬張紙,相當於4.5噸重的紙,在減少紙本合約不便的同時,更同時達到全球減碳的目標。這樣的轉型,也讓雄獅旅遊為旅遊產業創造新範例,更期許未來能有更多旅遊業者共同響應,一同打造低碳旅遊的未來。
支持與號召供應商一同響應
知名企業 Apple 曾呼籲全球供應鏈實現脫碳,並計劃在 2030 年前達成此目標。在其致力於減少自身碳足跡的過程中,Apple 也強烈要求其供應商使用清潔和再生能源,以協助達成整體的碳中和目標。透過這種方式,Apple 不僅能夠有效地控制企業內部的碳排放,還能利用自身影響力,帶動其合作夥伴共同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,從而鞏固自身在永續經營中的領導地位。
與KDAN攜手,邁向永續經營的未來
KDAN(凱鈿)長期致力於永續行動,透過提供一系列數位工作流程服務(KDAN PDF Reader、KDAN Office、點點簽DottedSign),在協助企業達成數位轉型目標的同時,更能減少原先因為紙本浪費或遠距實體移動等造成的環境負擔。在照顧員工、社會議題與公司治理上,也推動許多政策,期許能為環境與社會貢獻心力,也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微小的行動,讓更多企業認識到永續經營的不同作法與可能性,與 KDAN 共同邁向永續經營的未來。